古人把书法的笔力亦称作腕力,笔力的强弱与腕法关系密切。腕法有三种:悬腕、提腕、枕腕,悬腕:即腕、肘俱悬,元人陈绎解释为:悬空而书,最有力,悬腕的好处是用笔灵活,便于提按起倒,随时调整笔锋。提腕:即腕悬、肘不悬,陈绎解释为:肘著案而虚提手腕,此法要有悬腕的功力体会才深,写小字适宜,写大字与行草书则不适宜,枕腕:即腕、肘俱不悬。
1、正确的书法姿势是什么(毛笔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:擫、押、钩、格、抵五字法。即:1、擫,是按、抵的意思,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、后侧,力量由内向外。2、押,通压,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、前侧,力量由外向内,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。3、钩,是弯曲、钩住的意思,是指中指弯曲如钩,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,力量从外向内,中指与食指合力,对着拇指,以更稳地控制笔管。
5、抵,是推、抵抗的意思,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,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。扩展资料毛笔的运用:毛笔的笔头,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:笔尖(锋颖处)、笔肚(中间部位)、笔根(与笔杆相接处)。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,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,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,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。
2、什么是枕腕,悬腕,悬肘,初学书法怎么选初学最好枕腕,先让手指不抖,再让手指灵活。其次悬肘,让肘肩有力,不至于哆嗦,也能稍加强腕力。在悬腕,尝试虚贴纸面。悬肘,悬腕,枕腕,都是有“支撑点”的。枕腕时,支撑点在腕,这个好找。悬腕时,在肘关节,或者前小臂,合纸面处。悬肘,无论是坐是站,首先是力在“腰”其次在双脚。大书家写大字,双腿一定稍叉开,站地稳。如有人腿并拢,多是江湖大师。
所以写一字动全身之力,悬肘写10厘米左右楷书隶书篆书,慢下来写,最费力,但是写完最舒服。练字能练舒服,这很重要,如果是坐着悬肘,这个也好解释,发力点主要在腰。如果坐着,桌下的脚翘着二郎腿,证明上边写的小字,如果写稍大一点的字,虽然屁股是支撑点,腰是发力点,但是写字会虚。大书家,如沈尹默于右任沙孟海等,都是桌下两脚叉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