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康,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,字伯休,京兆霸陵人。常游名山采药,卖于长安市中,他童叟无欺,口不二价,一直坚持了三十多年,有一次,有个女子向韩康买药,认为他的药价高,于是就和他讨价还价,韩康坚守价格,女子大怒,说:你难道是韩伯休么?竟然口不二价!韩康长叹说:我本来想隐姓埋名,现在连一个女子都知道我的大名,我还卖什么药呢?于是躲进了霸陵山中。
1、“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”是什么意思?葫芦与药的关系:其实,在古代,医生一般都用葫芦来盛药,或者在药店诊室的门口悬挂一个葫芦,类似现在的“招牌”。我们形容医者品德高尚,济世救人也常用到一个词叫“悬壶济世”,这里的壶最早也是来源于“葫芦”,这里面有一个典故:话说,在东汉时期,有一个市场管理员,叫费长房。有一天,他看到一位老人在闹市开了一家药铺,这家药铺的门口放了一个大的药葫芦。
这事一传十,十传百,一时间人尽皆知。一天,费长房发现集市散去后,这老人竟然钻进了药壶之中。费长房大惊:不得了,这是一位神人。于是,费长房登门拜访,老人一看这费长房也不是寻常之人,于是带他一同去药壶里一游,这一游可让费长房大开眼界:原来,壶中别有洞天,竟然藏着一个花花大世界,亭台楼阁,无所不有。后来,费长房得知:这老人是被贬下凡间卖药的神仙。
2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什么意思是我们生活常用的一句俗语。意思是说某人心机莫测,故弄玄虚,不知道某人到底要干什么。历史典故:在古时候,道教的人一般用葫芦作为盛放丹药的容器。比如,“八仙”之一铁拐李,就常背一个装有“灵丹妙药”的葫芦,周游四方,治病救人。后来一些医家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,用葫芦来保存药物,事实也证明,用葫芦装药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、陶罐、木箱等更好,因其有很强的密封性能,潮气不易进入,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。
因此,医家背着一个药葫芦,一般人也搞不清楚药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,这就是“葫芦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药”的由来。扩展资料:类似的词语历史典故:铁拐李常背一个装有“灵丹妙药”的葫芦,周游四方,治病救人,由此,就产生了一个成语:悬壶济世。原来,葫芦在古代称作“壶”,《后汉书•方术列传•费长房》的记载:汉时,河南一带瘟疫横行,民不聊生。